长安引力客户端(长安引力客户端客服电话)

太平洋在线 24 0

本文转自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ID:gonglulvxing

我们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力学概念

重心

它意味着各个方向的重力平衡

合适的重心位置可以让不倒翁始终站立

可以让起重机避免侧翻、可以让飞机平稳飞行

所以重心在哪非常关键

而找到物体重心的最简便方法便是

用一根细绳把它悬吊起来

(先在A点悬吊物体,得到直线AB。再换到D点悬吊得到直线CD。AB和CD的交点O,即为重心)

现在我们把悬吊的物体换成中国的版图

再把版图上各个点的质量换成各个地方的经济实力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中国东西南北经济力量的平衡点

经济重心(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地理学概念

有经济地理学家据此绘制出了

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轨迹图

从图中我看到它先是急剧南移

然后停留在河南省南部的淮滨县

它意味着南方快速领先、北方相对衰落

中国的经济版图南重北轻

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多年的经济态势

(图中重心南移表明南方经济的强势,西移表明西部经济的追赶;北方衰落为相对而言,并非绝对衰落;图片源自《1984-2013年中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轨迹演变及机制探讨》,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白雪)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拉得更长

便会发现南重北轻的经济态势已经持续上千年

唐朝以降历朝历代都曾试图改变这种经济不平衡的局面

然而大势汤汤

无论文宋武元、富明强清皆无能为力

(语出自明代王樵著《尚书日记》)

“自唐以来,江淮之田号为天下最,漕饷皆仰给东南矣”

北方究竟怎么了?

难道它的衰落真的无法改变吗?

今天我们以北方最为核心的华北地区为例

尝试从中找出答案

(华北地区省域范围图,华北有多种划分方式,本文依据赵济主编《新编中国自然地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华北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早期它可以率先崛起?

中国最专业的地理学杂志《中国国家地理》

为解答这个问题曾客串了一回风水大师

他们将中国地形图旋转后发现

秦岭,甚至更远的昆仑山、天山构成一条庞大的龙脉

一条大河黄河经龙脉蜿蜒而下

“左青龙”太行山、“右白虎”大别山护卫两侧

泰山作为案山屹立前方

中间则是吉地华北平原

我们熟视无睹的华北居然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华北地形与中国风水标准模式对照图,点击放大查看,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制图蔡博峰)

龙脉

秦岭主体贯穿陕西南部

向西延伸至甘肃境内的白石山

向东则囊括河南省的伏牛山

绵延长达1600公里、范围广大

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参见《秦岭淮河有什么特别?为何能分割中国?》)

(航拍秦岭光头山云海,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微博账号@电饭锅航拍)

从秦岭发源的渭河与北部黄土高原流出的泾河等河流

共同冲积出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

它东西长约350公里

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自古水源丰沛、灌溉发达

形成了古代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战国时期苏秦曾向秦惠王称颂关中

“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多饶”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是“天府之国”首次出现在中国史籍中

关中拥有这个名号长达1000年

直到唐代中期才被四川夺走

(渭河神曲及两岸农田,摄影师图虫账号@雷定邦)

龙脉秦岭与其它山地

形成了一个四面围合的天然屏障

再加上关中平原的经济优势

使得这里长期成为中国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的龙兴之地

包括秦、汉、唐

从目前留存的唐代大明宫宫殿群遗址

便可以看出当年关中的辉煌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之一

占地面积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

(唐代大明宫遗址航拍,摄影师微博@飞行总动员航空)

大河

从关中平原东部南下的黄河

在岸边形成了大面积的湖泊湿地

万顷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

有如江南风光

(陕西洽川湿地,图片源自陕西省商务厅)

接着它流入河南境内

一南一北两座大山王屋山与崤山挡住它的去路

经过数十万年的对抗

黄河切穿今天济源黄河三峡之一的八里胡同峡

形成了壮观的峡谷

(济源黄河三峡,图片源自黄河三峡官网)

长安引力客户端(长安引力客户端客服电话)-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当它冲出峡谷

在无遮无拦的大地上肆意奔腾

与海河、滦河、淮河等河流一道

冲积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平原

华北平原

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8个关中平原

广袤的平原地形平坦

气候、水源、土壤都恰到好处

相对于司马迁笔下“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南方

它更加适宜耕作技术相对简陋的古代先民

因此这里形成了中国早期最发达的农牧业

据公元2年汉朝官方的统计

当时全国人口共计5959万

而华北平原就养活了近3000万人

(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航拍的麦田,摄影师@田义伟)

左青龙

巍巍八百里太行耸立在华北平原的左手

它平均海拔在1500米-2000米之间

从华北平原北部拔地而起

高差巨大、气势宏伟

不少地段的断层岩壁高达1000米

有如一条巨龙腾出云海

(参见《如果太行山没有烽火……》)

  

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

在华北平原北部形成许多河流

古人逐水而居

在太行山脚下制造出一条古都大走廊

从商周到东汉的1800年间

居然有多达110个古国在此建都

包括安阳、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都、邺城等等

(太行山东麓古都分布图,从东向西视角,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河流还在平原低地积水成洼

据《水经注》记载仅河北平原就有大型洼淀湖泊45个

例如古代天津附近的一个洼淀

其规模便不亚于今天的白洋淀

“ 其泽野有九十九淀, 枝流条分, 往往径通”

甚至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 周回三十里, 莞蒲菱芡, 靡所不生”

而当年的白洋淀

甚至因为北宋时人为引流入淀

面积夸张地达到2.5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5个青海湖

这样的面积维持了长达100年时间

(上述数据源自《海河流域水环境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作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周魁一等)

如此发达的水资源

使得古代的华北平原曾有大片的水稻种植

面积可达数十万亩乃至数百万亩

生产规模相当可观

(上述数据源自《中古华北水资源状况的初步考察》,作者南开大学王利华;下图为今日天津的水稻田)

右白虎

华北平原右手的桐柏山、大别山接连拔地而起

主要山峰海拔在1500米左右

在南部形成一道“白虎护卫”

它也是长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罗田九资河的大别山,摄影师图虫账号@金牛影像)

山上与山下平原均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可以为古人提供充足的木材资源

(河南南阳唐河县的栾树林,摄影师@宋佳音)

桐柏山、大别山又与河南西部的伏牛山

以及北部的黄河合围

构成华北平原的南半部区域

这里也是华北平原最湿润的地方

从两侧山地中发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

仅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就不少于170条

其中最为知名者为洛水

传说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女神洛神

迷恋洛水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

曹植作《洛神赋》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相会

这样大胆、浪漫的作品与今日华北的气象大相径庭

也许是因为那时华北的多水造就了诗人的温婉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洛水最终在河南巩县附近汇入黄河

两条河流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河洛”

它以洛阳为中心

是古代华北平原环境最宜居、物产最丰富的地方

古代夏人即在此生活

因此这里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自夏开始共有13个正统朝代在洛阳建都

建都史长达1500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政权数量最多、时间最久的都城

(根据《洛阳伽蓝记》复原的北魏洛阳城,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

除了天然河道

古人还在这里大量开凿运河

最值的一提的是汴河

它前身是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

可以连接黄河与淮河水系

汴河漕运发达

在唐代就有了非常高的评价

(出自唐代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到了北宋

东京汴梁依靠汴河航运

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它也是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

(《清明上河图》中繁忙的汴河)

长安引力客户端(长安引力客户端客服电话)-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案山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

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

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

黄河曾分别从它的西南与西北两侧绕行

它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达1300米

对没有海拔概念的古人造成直观的视觉冲击

因此历代帝王将都“封禅泰山”作为“天命”的正统象征

加之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动

泰山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

(摄影师图虫账号@泰山蛐蛐)

在这座精神之山的脚下

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

他的学说成为影响中国人最久远、最深刻的思想体系

甚至很早就传播到了欧洲

(1687年巴黎印制的介绍孔子的图书,作者Prospero Intorcetta、Philippe Couplet)

有高山、有大河、有平原

有优美的环境、有丰富的物产、有发达的文化

这就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华北

风水宝地的故事持续了数千年

之后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的便是

西晋永嘉之乱、唐末安史之乱、南宋靖康之难

使得华北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

华北的衰落开始了

然而江南的战乱并不见得比华北少多少

关键是每次战乱结束

江南可以快速恢复,甚至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

(参见《中国人为什么偏爱江南?》)

而华北却在战乱结束后的承平年代依然步履蹒跚

所以战乱真的是华北衰落的根本原因吗?

(昔日繁华的南宋临安城经历多次兵灾,仅余这些残砖断瓦)

事实并非如此

自然环境的破坏

使得华北的经济承载力大幅下降

昔日风水宝地风光不再

才是华北衰落、并且难以恢复的关键所在

当华北的大规模开发经历数千年

自然环境的变化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首先

森林植被面积的大规模减少

据历史学家程民生先生的研究

关中平原、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天然森林

在隋唐时便已然消失

甚至影响到京师长安的木炭燃料供应

(《新唐书》卷167《裴延龄传》)

“关中近山无巨材,求诸岚(今山西)、胜(今内蒙)间”

森林植被消失的直接后果是

河南滑县在唐朝时就变为“万沙无寸木”

而金代淮河至山东泗水之间的自然植被

更是惨不忍睹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163《亲征录》;没有树木,鸟鹊不得不在平地筑巢)

“弥望无寸木,(以致)鹊巢平地”

其次

失去森林植被后

山地丧失了涵养水份的功能

不但雨季山洪频繁、摧毁依山而建的城镇

更造成大量的河流、湖泊干涸

这点在今日的河北平原表现最为明显

曾经奔流的诸多河流完全从地表消失

仅余的少数河流则时常干涸断流

(这样干旱的河道与大桥是河北的常见景观,拍摄于滹沱河,摄影师@原平游民)

连华北明珠白洋淀也曾数次面临干淀威胁

不得不从黄河远距离调水维持生态

(即将入淀的黄河水,图片源自河北青年报报道,摄影师@陈建宇)

第三

黄土高原的人类活动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黄河的泥沙量愈来愈多

由利大于害转为害大于利

历史上黄河大改道高达26次

殷商古都安阳因为黄河改道、土地盐碱化而彻底衰落

《宋史·河渠志》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黄河自昔为中国患”

从宋代开始黄河泛滥频繁

黄河下游地区屡遭清洗

河南开封曾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话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后经考古发掘

人们发现开封地下居然叠埋着6座被黄河泥沙吞没的城池

分别是距地表12-14米深的战国魏都大梁城

距地表10-12米深的唐代汴州城

距地表8-10米深的北宋东京城

距地表6米深的金代汴京城

距地表5-6米深的明代开封城

距地表3米深的清代开封城

(开封龙亭、明代周王府、宋皇宫叠压图)

第四

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生存困难

华北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远逊于江南

据程民生教授统计

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245年间

共产生状元、榜眼、探花、会元244人

其中南方有215人,占总数的88%

北方仅有29人,占总数的12%

比例悬殊至此

而思想开放程度的下降则更为可怕

当江南已经拥有发达的手工业、商业时

明代河南官员却一针见血指出北方的弊病

(明清时期的山西晋商虽名扬天下,但只是个别的情况,多数“山西之民,别无他业,惟资田亩”;下面之语出自明代马文升《端肃奏议》)

“北方之民,别无恒产,止是种田”

以上才是华北衰落的根源

今日的华北虽然诞生了京津两个超级都市

却未能根本扭转华北生态恶化的趋势

偌大的华北

居然找不到一条干净的河

居然没有一个城市不缺水

居然没有一个地方不被雾霾侵扰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预言

“30年后,古老而美丽的华北平原将会消失”

华北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必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华北的生态

才能扭转华北衰落的趋势

这才是华北的千年大计

这才是今日国家推出雄安新区的历史使命

而那首艾青的诗正不断在我耳边响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

标签: 长安引力客户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