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2024届江苏省高三年级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语文试卷.doc」,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01ab05aee7ba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曹雪芹植根于传统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欧丽娟教授提出重像视角,即选取书中外貌性格相似之人或古代文人雅士,与众金钗进行映射、类比,以重新理解红楼佳人。
书中宝、黛、钗等诸多形象考论多涉及重像手法,如从家族、人生、婚恋三个方面,认为贾宝玉的重像有荣国公、甄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的重像从形到神相对较多,既有“貌合”的晴雯、尤三姐,又有“情投”的妙玉、茗玉,也有西施、飞燕、娥皇、女英等历史人物,用这些红颜薄命而才华出众、性情高傲的女性,来烘托黛玉的才情貌。相较而言,欧丽娟多偏爱薛宝钗、贾探春这类德才兼备的女子,其重像多取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借杨妃摹钗之美貌,以孔子之“时”、屈原之“洁”、陶渊明之“雅”,言宝钗之情性,赞美其周全大体、藏拙含蓄的“山中高士”之风。赞贾探春为“泱泱大气的将相雅士”,选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等名士来映衬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磊落人格。重像来源众多,有的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道出,如王夫人曾言晴雯眉宇间长得像林黛玉;有的是在回目中直接点明,如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重像解读法将诸钗合成群像,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内涵,较之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
通过“重像”,读者既可感受“本”与“像”多角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品析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拥黛还是拥钗,自清代起,读者争议不断。《三借庐笔谈》记载邹弢和老友许伯谦,就曾因此“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拥黛者怜颦卿身世而爱其聪颖,贬钗袭之柔奸,如涂瀛称“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拥钗者多爱钗袭稳重而宽厚,憎晴黛之乖僻,如王希廉评“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才有德”。近代俞平伯云:“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他提出的“钗黛合一”说,影响至今。在钗黛拥抑的问题上,给宝钗以应有的褒扬,是值得肯定,也是达成共识的。就此,欧丽娟教授提出要打破“读者的刻板印象”,“重新理解红楼人物”,为钗袭翻案。
读者若要客观看待钗黛拥抑问题,还应回归文本寻找依据。脂砚斋曾言:“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在作者心目中,钗黛二人本无高下之分,其中蕴含着作者主张儒道兼美的审美理想。总之,红楼佳人身上兼具丰富的文化基因,由此升华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摘编自曹立波《品读<红楼十五钗>中的视角与新见》,有删改)
材料二 我这本书(《金陵十二钗花语》)从《红楼梦》中的判词古曲、衣食起居、人物对话、自然环境等描写中捕捉花木信息,辅以植物学知识考证,并结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出身、性格和命运的分析,揭示这些人物与花木之间的深层关系。
我过去研究林黛玉,总以为与她紧密相连的芙蓉花是荷花,因为荷花俗称水芙蓉。《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写黛玉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可见她对荷花并无所谓,宁愿欣赏残破的荷叶。
进一步细读文本,便能发现书中有“恰好八月(指农历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以及“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等词句,说明此处提到的芙蓉花在农历八月左右开花,生长在岸上,黛玉可以藏在花丛中,树枝可以挂诔文。而荷花一般在农历六月左右开花,八月已接近尾声了,且生长在水中,黛玉也不可能从水中走出来,宝玉也不太可能将诔文挂到水里去。反观木芙蓉,大约在农历八月开花,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经常生长在池塘岸边,这与小说的情节全都符合。所以,写《金陵十二钗花语》的时候,我修正了我以前的观点,做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不是水芙蓉,不是水中的荷花,而是地生的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没有浓烈的香味。它虽不像牡丹那样被众人追捧,但也风姿绰约,有幽静之美,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象征纯洁。这与林黛玉的性格也比较符合。
《红楼梦》中关于贾元春的判词里有“榴花开处照宫闱”,可见象征她的是石榴花。平时,我们在公园里见到的石榴品种通常是花石榴,花瓣多,少结实。但我们食用的石榴通常来自果石榴这个品种,它开的花花瓣相对花石榴要少一些,比较能结果。那么,进一步分析,象征元春的是花石榴还是果石榴呢?她在皇帝身边得到宠爱,还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在封建社会,进了宫,能长久地获得皇帝的宠爱,光靠美貌是不行的,还要给皇帝繁衍后代。贾元春年前可能怀孕了,所以皇帝很喜欢她,因此她的判词里出现了“榴花开”。石榴本身有“多子多福”的寓意,但是贾元春开的石榴花“照宫闱”了,表示最后并没有结果,她最终的结局当是悲剧性的。
副册里面有一个女孩子,叫甄英莲,后来改名香菱,她在抽花签时抽到一个并蒂花。“并蒂”意为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花,自然界中很多种花都可能长成并蒂的样子。文学作品也常提及“并蒂莲”,通常用此比喻恩爱的夫妻。由此可以推测,香菱抽出的这个并蒂花可能是象征香菱和薛蟠的关系,暗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好。虽然总体来看薛蟠是一个恶棍,但他对母亲、妹妹是有感情的,那么他对香菱应该也是真心的。为了买香菱,他和人打了一架,出了人命官司。曹雪芹常常用各种花来象征这些女子的人格、性格、气质乃至暗示她们今后的命运轨迹和结局。
(摘编自刘心武《<金陵十二钗花语>创作谈》,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宝、黛、钗三人的重像较为丰富,有注解人物某一方面特质的单一重像,也有共同来诠释人物特点的一组重像。
B. 以众多的古代文人雅士为重像,赋予宝钗形象以积极的内涵,有利于人们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薛宝钗的形象。
C. 钗黛拥抑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而俞平伯和脂砚斋的观点有一致性,他们认为钗黛名虽两人,却无高下之分。
D. 并蒂花通常比喻恩爱的夫妻,香菱抽中这一花签,暗示她与薛蟠之间的感情融洽,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重像视角”丰富了《红楼梦》中个体形象的内涵,比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更接近曹雪芹本意。
B. 经众家解读,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而是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C. 刘心武对于“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分析,符合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寓意,与贾元春的人生结局相吻合。
D. 《金陵十二钗花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但揭示的《红楼梦》人物与花木间的关系却令人耳目一新。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借花喻示人物悲剧命运的一项是(3分)( )
A.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B.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C.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4. 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逐步阐述“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的?(4分)
5. 鲁迅评《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结合两则材料,对《红楼梦》的人物研究加以综述,列出综述要点。(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嘱 咐
孙 犁
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封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③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她的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有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⑤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⑥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⑦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⑧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
B. 水生八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地笑,后又哭了。
C. “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又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
D. 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
C. 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 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特定身份。
8. 《嘱咐》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特色。请结合《荷花淀》,分析两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4分)
9. 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阴饴甥:名饴,又名吕甥,晋国大夫,封地在阴,是晋侯的外甥。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序号(3分)( )
雎竦A然失其宿B怒C忘其故D辩E敬受F命G延H入为上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会盟,特指诸侯集合结盟,如《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 寤,觉悟、明晓,与《诗经·关雎》中“寤寐求之”的“寤”用法相同。
C.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受到,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
D. 烹,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凌迟等同为死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韩非因作《说难》而死,可见自古以来劝谏就是难事;明知道对方会拒绝却最终能劝说成功,劝谏又是难能可贵可喜之事。
B. 阴饴甥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巧妙地点明了晋国的舆论倾向,借助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请秦穆公权衡利弊,宽恕晋侯。
C. 触龙劝说赵太后,采取迂回策略。他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做人质。
D. 茅焦能成功劝止秦始皇放逐母亲,表面上看是强谏,其实是揣摩到了秦始皇内心深处不愿被人视为桀纣之类的暴君的心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4分)
(2)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4分)
14. 蔡泽是如何游说范雎并取而代之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B. 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在边塞牧羊的单调、孤寂生活。
C. 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流露出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 尾联中“空”“哭”两字形象生动,使作者悼念苏武的悲伤之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
16. 本诗与杜甫的《蜀相》都塑造了一身正气的英雄,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2)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其天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与这种理念完全契合。
(3)“门”是古诗常用意象,其“开”与“关”往往寄寓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杜甫《客至》中,“ ”写出迎接客人来访的欣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则写出诗人隐逸幽居的淡然。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樱花林分东西两排,中间有一条小路隔开。东侧的一排,粉红花朵的樱花树中间,穿插着几棵白色花朵的樱花树,粉白相间,清新、雅致又俏媚,春天的味道足足地蕴含其中。西侧的那一排,大片大片的粉红花朵的樱花树中间,穿插着几棵已经冒出密密麻麻嫩绿新叶的不知名的树,绿意盎然,粉绿相配,古朴又典雅,是 ① 的“万粉丛中几点绿”之美,和“万绿丛中一点红”相比,又是另一番风韵。一簇簇的樱花开满了枝丫,挤挤挨挨,成串成串,粉嫩如绢,洁白如雪,令人 ② 。微风吹来,花枝摇曳,让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里的句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而我眼中的樱花,也像小姑娘那娇羞粉嫩的脸蛋儿,纯情动人,惹人爱恋。
樱花林,在阳光下呈现片片浪漫的氤氲粉红和无瑕的莹亮雪白,曼妙妩媚,恍如梦幻,令人 ③ ;路边的行人也禁不住驻足观赏,不时拿出手机拍下这绚烂夺目的景象。
花儿盛开,蝴蝶自来。盛开的樱花,吸引了不少前来观赏的人,人们赏花时的笑容都像这樱花一样灿烂。小朋友穿着的多彩春装,像蝴蝶一样,在花间的小路上嬉戏,使樱花林更增添了春意盎然。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相关数据显示,九零后、零零后群体中,“断亲”成为一种常态。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年轻人变了, ① 。社会的变化使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和认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过往几千年的农耕时代,亲缘社交特点突出。即使是近现代,这种原始的亲缘生存体系依然留有痕迹,尤其是在乡村,一个村庄一个姓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姓的情况,依然普遍。
当下,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人们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壮年经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户,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亲缘社交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为主体的新社交体系。常言道:“ ② 。”青年人会在这个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同族之间的扶持互助,维护家族稳定繁荣的必要性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
可见,“断亲”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塑造,它的另一头是更多的“连接”。这种趋势具有一种不可抗拒性。有学者认为:今天,亲疏关系 ③ ,而是要看人品、三观是否相合;血缘关系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成了一种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断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有人善意提醒,“断”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自己的亲缘关系很健康,就没必要去“治”。
21. 请结合文本,概括传统亲缘社交体系的三个特征。(3分)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②
③
四、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人非常看重体现人际和谐、社会仁爱的“人情味”。乡村就是人情味浓厚的地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人们“从熟悉到信任”,因信任产生情感的联结。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各地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造“熟人社区”,使城市依然可以充满“人情味”。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给广大居民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积极构建“熟人社区”。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3分) 解析:“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错误。
2. C(3分) 解析:A项,“更接近曹雪芹本意”于文无据;B项,“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曲解文意;D项,“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不合文意。
3. B(3分)
4. 首先质疑自己以往的研究结论——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水芙蓉;(1分)然后通过对《红楼梦》中有关词句的分析,印证了自身质疑的合理性;(1分)接着通过比较分析和考证,重新确立了“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1分)最后以木芙蓉花语与林黛玉的性格相符的判断,强化了结论。(1分)
5. ①对人物进行归类、比较,以重像视角审视《红楼梦》中的众金钗,重新理解红楼佳人;②结合多学科知识重读文本,寻找新的切入点,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③以文为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求证或分析,深化《红楼梦》研究;④客观全面地理解人物,不扁平化;⑤从文本出发研究人物,注重审美角度。(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C(3分) 解析:“内心充满了……怨恨”错误,水生嫂的怨恨于文无据。文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又要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可以看出水生嫂是失望的,但无法看出怨恨,而且全篇也从未体现怨恨。
7. A(3分) 解析:“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述错误。这篇小说主要写水生回家后夫妻间的短暂相聚和别离,情节单一,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等特点。
8. 特色:充满诗情画意、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2分)作用:富有象征意义,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2分)
9. ①补充交代故事内容。通过人物对话,读者可以了解水生抗战八年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水生说第二天要参加战斗,引出了下文的分别场景。③折射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如回到家中的对话表现了彼此深深的思念。(6分,每点2分)
10. CEG(3分) 解析:原句为“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11. B(3分) 解析:文中的“寤”,同“悟”;《关雎》中的“寤”,意为睡醒。用法不同。
12. A(3分) 解析:“韩非因作《说难》而死”错误。“死于说难”,指因为劝谏君王而死于非命。
13. (1)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都知道;很多人的辩论,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怎么能夺走我的相位呢?(4分。“既”“摧”“恶”各1分,整体通顺1分)
(2)范雎曾亲手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竟然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4分。“困”“遽”“彼此一时”各1分,整体通顺1分)
14. ①散布谣言,激怒范雎,得到面见的机会;②借助史实,晓以利害,规劝他功成身退;③利用矛盾,挑拨关系,激将他放弃相位。(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韩非作《说难》,却因为劝谏君王而死于非命,看来进谏劝说是件很难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有时国君心里明白臣子想要进谏规劝的内容,召见了他却拒绝了他的建议,然而最终使国君言听计从,这虽然极其困难但却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晋国的阴饴甥前往秦国参加会盟,他将替晋国游说是毫无疑问的。秦穆公问他:“晋国意见统一吗?”阴饴甥回答说:“不统一。小人说有仇必报,君子说有恩必报。”秦穆公又问:“晋国百姓认为你们国君的结果会怎样?”阴饴甥回答说:“小人认为晋惠公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晋惠公一定会回到晋国的。以德报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秦国把晋惠公放回了晋国。秦国讨伐赵国,赵国请求齐国援救,齐国想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愿意,说:“再有人劝说我,我一定要在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晋见赵太后,赵太后气呼呼地请他进来,她知道左师触龙必定是因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而来的。左师触龙慢慢地坐下,问了一下赵太后的身体有无病状,然后请求赵太后让自己的小儿子在宫廷中当个黑衣卫士。赵太后问:“男子汉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左师触龙回答说:“比女人们更疼爱。”后来谈到了赵太后的女儿燕后,于是又深入探讨赵王三代以下的子孙没有功绩也被封侯,结果遭遇灾祸的事情。赵太后明白了(左师触龙的话),(左师触龙)又问:“长安君凭什么来统治赵国呢?”(于是)赵太后说:“任凭您支派他吧!”于是长安君被派到齐国当了人质。范雎被秦王疏远,蔡泽来到秦国,派人散布了一些能够激怒范雎的话,说:“从燕国来的客人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人。他一旦见到了秦王,一定会夺走范雎的相位。”范雎(听了之后)说道:“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都知道;很多人的辩论,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怎么能夺走我的相位呢?”然后派人召来蔡泽,问蔡泽说:“您扬言要取代我任相国,有这事吗?”蔡泽答道:“是的。”接着又引据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事例。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游说之词难为自己,就虚妄地说:“牺牲性命来成就名声,有什么不可以的?”蔡泽拿生命、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以闳夭、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忠告他)当今秦王不像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那样厚待功臣,而范雎的功绩也比不上商鞅等三人,劝说他归还相印,把相位让给有贤才的人。范雎顿时对蔡泽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打消了原有的辩论想法,恭恭敬敬听他的意见,把他请到家中如上宾一样对待他。最终蔡泽取代范雎做了秦国的宰相。秦始皇把母亲放逐出秦都,下令说:“谁敢因太后的事来劝谏我,我一定会杀死他。”为这件事进谏而死的已经有二十七个人了。茅焦请求晋见秦王,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多次借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行为来责备秦王,话还未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吕甥的言论出于正义,左师触龙的计谋发挥于爱,蔡泽的劝说激发于情理,至于茅焦,真是所谓老虎嘴里拔牙的人了。范雎曾亲手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竟然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
15. D(3分) 解析:“作者悼念苏武的悲伤之情”错误。
16. ①温诗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也包含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②《蜀相》中,诗人写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每点3分)
17. (1)校尉羽书飞瀚海 胡骑凭陵杂风雨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蓬门今始为君开 门虽设而常关(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 ①别具一格 ②赏心悦目 ③目不暇接(3分,每空1分)
解析:①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②赏心悦目:形容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③目不暇接:眼睛已经没有空闲时间看别的了。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多指美景、节目)。
19. 身穿多彩春装的小朋友,像蝴蝶一样,在花间的小路上嬉戏,使樱花林更增添了春意盎然的气息。(4分)
20. 构成:本体为“我眼中的樱花”,喻体为“小姑娘那娇羞粉嫩的脸蛋儿”,比喻词为“像”。(2分)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樱花的漂亮可爱,让人喜欢。(2分)
21. ①以土地为基础,人口流动性差;②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③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同族人扶持互助,共同维护家族的稳定繁荣。(答出一点给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 示例:①不如说是社会变了
②远亲不如近邻
③不再由血缘决定(不是看血缘)(写出一处给2分,共6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标签: 饥荒手机版死了